4baf4d34a0d46.jpg

法國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導演:卡雷爾‧雷茲(Karel Reisz)

主演:傑瑞米‧艾恩斯(Jeremy Irons)

     梅麗爾‧斯特裡普(Meryl Streep)

首映:1981918

國家/地區:英國

    ﹝劇情簡介﹞

  梅麗爾‧斯特裡普與傑瑞米‧艾恩斯主演的文藝片經典作,改編自約翰‧福爾的原著小説。全片採用雙線並進的時空交錯方式,描述一對男女演員演出維多利亞時代的愛情故事,激情的英國小姐莎拉以其特立獨行的謎樣個性吸引了貴族青年查爾斯。但當她決定不顧一切投奔愛情時,他卻棄她而去。而在實際的拍片現場,男主角執迷地追求有夫之婦的女主角,但她終究沒有接受,戲裡戲外的兩段愛情透過出色的演技和氣氛十足的攝影、剪接進行互動,相當耐人尋味。

     ﹝觀後心得﹞

看完了《法國中尉的女人》後,我的思緒迴盪在戲中與戲外的兩種截然不同結局。《法國中尉的女人》,根據當代英國後設小說大師符傲思在1969年出版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卡雷爾‧雷茲(Karel Reisz)與編劇平特增加了一段和19世紀愛情故事同樣真實具體的現代愛情故事,雙線的套層結構,彼此發展各自的故事,卻又在內心的情感面相互影響,令我對於愛情中的「愛」與「被愛」關係,在本片中得到更多玩味。

       愛情的自由度是隨時間、觀念而有所變化,19世紀的維多莉亞時代,在愛情上重視地位、名分是否相當,運用高度道德標準來檢視劇中查爾斯與莎拉兩人的情愛關係;反觀現代愛情中邁克與安娜因拍攝此部影片而假戲真做,象徵現代愛情自由解放,與現今男女「劈腿」的愛情現象不謀而合,無論何時來看,似乎都能解釋人在感情上愈來愈忠於自我,愈來愈多順著情感而將道德屏棄在後,又或者在感情上無法得到最完美的情感,靠著「劈腿」的尋求內心無法滿足的部份。符傲思的原著小說將結局設定為兩種結尾,在改編電影中,透過雙線的套層結構,巧妙地將兩種結局帶入:在維多利亞時代的愛情故事裡,查爾斯寬恕了莎拉對他的傷害,兩人決定過著自己的生活,拋開道德枷鎖,尋求感情上的自由解放;反觀現代愛情裡,安娜離開了,終止「劈腿」的曖昧關係,使邁克的家庭能夠維持,兩個時代的戀情立即做出了對比,從而自然得出現代的結論,除了保持了原作的論說色彩,更因套層結構的關係,讓前後落差的結果,產生觀影後內心上的衝擊與迴盪。

影片在片中的片場喊出「Action!」之後,旋即進入19世紀傳統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由影后梅麗爾‧斯特裡普(Meryl Streep)飾演的莎拉,身著一襲黑衣站在波濤洶湧的海邊眺望遠處,當她轉身帶點憂鬱、心事糾結的面容,恰巧被傑瑞米.艾恩斯(Jeremy Irons)飾演的查爾斯看見,那張令人難忘、悲劇性的面孔令查爾斯難忘,一身謎樣不知從何而來的神祕特質,更是吸引了查爾斯的注目。然而,戲外的現代愛情,卻因男女主角與攝製人員談話的鏡頭,讓觀眾清楚地明瞭歷史與現實雙線故事的對比,一步步導引觀眾的情緒進入高潮。

莎拉在森林與查爾斯邂逅時欲言又止後,象徵傳統維多利亞時代的愛情拘束保守;畫面轉切至現代海灘,安娜與邁克忘情地親吻,象徵現代女演員在情感上自主獨立的精神。一步步對比的視覺與心理張力安排,著實勾著觀者的心情,影片在現代與過去的時空裡,運用卡接的直接轉換剪輯手法,都讓對比的情感深烙其中:查爾斯和莎拉在牛欄的一時忘情被僕人撞破,莎拉推開牛欄的門走出,影片旋即切到現代女演員安娜打開現場的化粧車門來到男主角邁克身邊,兩個時空、兩種情緒透過直接切換的手法明快地彰顯。不光如此,影片中的畫面呈現也形成灰濛與陽光的對比:莎拉身著黑衣,傳統維多利亞時代的場景刻意塑造灰色壓抑的感覺,也象徵著在道德管束下,情感已然滋長。反觀現代愛情裡,電影刻意塑造男女在拍戲時所醞釀的情感,畫面上看來都是較明亮的場景,隱喻著現代愛情的放膽。

愛情裡的表現方式有許多種,「愛」與「被愛」呈現主動、被動的關係,愛情的發展最終是喜或悲,決定於兩人的觀念或看法,感情的開始與結束,雖不是那麼容易切割,有時候卻在道德、自我的要求的因素下而有不同結果的情感。或許電影創作的目的便在於濃縮許多人生光明與陰暗的情感面,透過不同的表現手法彰顯出不同的情感層面、心理因素,《法國中尉的女人》對我來說是個很好的啟發,在歷史與現實中探討愛情裡的矛盾關係,也讓作者對於情感的看法,能夠透過電影的敘事結構和鋪陳,在觀影者的心中,留下延伸性的共鳴和玩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哈囉綺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