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g04.jpg  
導演:王天林
編劇:秦亦孚
演員:葛蘭、張揚、蘇鳳、王萊、歐陽莎菲、 田青、劉恩甲
出品: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
首映時間:1960年10月4日

﹝劇情簡介﹞
梁漢華(張揚)在未婚妻吳素心(蘇鳳)的 陪伴下,來到新任職的麗池夜總會。漢華本是音樂教師,因故遭辭退後,轉而到夜總會擔任琴師,他對此感到無奈不平,但礙於生活只得勉強接受。外號 「野玫瑰」的夜總會紅歌星鄧思嘉(葛蘭)性格外放熱情,演唱歌曲時魅力四射,引起漢華注意。另一方面,她極重義氣、樂於助人,當聽到琴師老王要被辭退時, 義無反顧向經理求情。思嘉願擔保王老王,但經理依舊態度強硬,並稱已僱請新人,使思嘉遷怒接替老王的漢華,以為他靠關係搶飯碗。

﹝觀後心得﹞

看完「野玫瑰之戀」後,我不禁感受到這部片對於1960年代的社會會造成多大的激盪。女主角葛蘭集歌藝、舞藝於一身,舉手頭足把片中素有「野玫瑰」之稱的夜總會紅歌星─鄧思嘉,活脫脫地演活了,身為女性的我,也被她不斷送秋波的媚眼,攪亂地無法招架。劇中敘述著歌女鄧思嘉的愛恨分明與狂放不羈,遇上個性文弱扭捏的鋼琴師梁漢華,在一連串愛情遊戲的邊緣遊走,最後走上玉石俱焚的悲劇,讓我對於愛情在今昔有著同樣的矛盾與困惑,開展了一連串的思考。

試著解構「野玫瑰之戀」在戲劇上的對立關係:

 

野玫瑰之戀戲劇對立關係.jpg

撇開這齣戲究竟反映出什麼樣的社會時代背景,個人認為主要的切入點仍是建構在人類的七情六慾上,並藉由愛情與現實矛盾的糾葛,凸顯出影片的張力與最後的悲嘆。愛情的遊戲無論古今,只要是人類,或多或少就會擦出無法意料的火花,感情力道的強弱,造就不同的愛情觀感與結局。「野玫瑰之戀」中,思嘉以其魅惑的眼神,唱出卡門、風流寡婦、蝴蝶夫人、賭徒歌…等歌曲,用淺白的詞句直接道出情感,我想不光對當時社會造成震撼,時至今日也應有相當程度的影響,雖然今日社會風氣較以往開放許多,但是不同人在愛情上仍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有些人認同大膽示愛,有些人認為內斂雋永的情感才能凸顯當中真摯。

作家劉黎兒曾觀察日本社會現象,在她出版的「大劈腿」一書中認為:人不是絕對的,而是曖昧的,乃是因為釐不清自己想要的,加上現實環境的誘惑與錯綜複雜的因素,導致感情難以收放自如;同時,她觀察今日外遇的現象更為頻繁的原因,則是二人之間信賴與背叛與否的問題。在電影中,男主角梁漢華為了家計的現實因素,來到夜總會擔任琴師,原先單純的性格禁不起思嘉的秋波引誘,在迷惑之間,忘卻了未婚妻吳素馨一片痴情地守候。之後,因為對思嘉的愛產生了強烈的佔有慾,同時思嘉面對前夫獨眼龍的威脅,使得這對希望雙宿雙飛生活的戀人,陷入了女方想要退讓求全,男方卻猜忌懷疑的局面,當中更顯現出情感上信任產生裂痕,終究迅速崩裂瓦解的悲劇。

常言道「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野玫瑰之戀」或許是一種愛情表現上的縮影與方式,試著觀察今昔愛情的變與不變,我們或許可以簡單將愛情從人性面與社會面切割,就人性面來說,人性的濃、烈、癡、狂,其基本調性在千古年來,始終一以貫徹,無怪乎戲劇題材裡,或多或少的比例,一定要將愛情的元素放入其中,無論是悲是喜的結局,終將為人咀嚼思索,顯見這份與生俱來的情感天性,不會因為時空背景轉換而產生改變。另一方面就社會面來看,瞬息萬變的環境因素導致情感的表達方式、訴求方式產生不同,它或許使人在愛情上的錯置速度更為明顯,人與人的情感可能因為各種管道瞬間糾葛在一起,卻也很快地發現原來是場美麗的邂逅,抑或是不願多停駐的情感疤痕。「野玫瑰之戀」將當時複雜的歌舞夜總會環境與單純學校相比擬,從社會環境的改變牽引出情感上的變化,一連串人物性格、愛情觀、職業角色皆受到職場環境的改變,再與人性七情六慾的基本面相互拉扯,造就許多衝突與對立的元素,也在觀影者的心中留下陣陣激盪與漣漪。

也因此,我倒認為,這部電影除了挑戰當時的社會風氣之外,又再一次運用許多情感上的矛盾因素,讓觀影者從愛情、麵包兩個理想與現實對立的層面去做思考,愛情的喜與悲往往為人所咀嚼,古今中外也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但是導演與編劇卻在這部片中,試圖用現實環境的無奈,轉折出有情人無法終成眷屬的悲嘆,也成了人類情感糾纏的一頁縮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哈囉綺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